新加坡华族社团的发展途径 :南洋潘氏总会与琼崖潘氏社的比较研究 = Development of Singapore Chinese Clan Associations :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Nanyang Phua Clan Association and Heng Jai Phua Clan Association
由19世纪至二战,大量华人逃离中国内忧外患,移民来到新加坡,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政府施予社会的帮助有限,导致华人移民为了自助而开创会馆,以宗亲(血缘),同乡(地缘),行业(业缘)为三大类型,发展脉络分为创立与发展(1819-1959),沉默 (1960-1985),和转型(1985-至今)三个时期。1960至1980年代,新加坡开启建国的步伐,政府建构国家认同来团结社群。1987年,国家认同在英文正式成为国家教学媒介后而加速递进,政府也逐渐取代以往华人社团所实行的社会功能。由1960年代起,新加坡华人会馆都面对会员减少和老化的问题。在新加坡华人宗乡会馆当中,存有两间在1950至60年代昌盛的潘氏会...
Saved in:
主要作者: | |
---|---|
其他作者: | |
格式: | Final Year Project |
語言: | Chinese |
出版: |
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
2020
|
主題: | |
在線閱讀: | https://hdl.handle.net/10356/137370 |
標簽: |
添加標簽
沒有標簽, 成為第一個標記此記錄!
|
機構: |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|
語言: | Chinese |